從《西山一窟鬼》故事探悉宋人生死觀


    《西山一窟鬼》這篇宋代話本小說,講述吳洪教授的一段奇遇,吳洪因為考運不佳,不敢回故里,只好待在京城開一間小學堂維生,等三年後科舉到來,再求取功名。在這段時間,吳教授經王婆與陳乾娘介紹,娶李樂娘為妻,並且接收了一個從嫁的婢女,名叫錦兒。原本是一家三口過著愜意的小日子,好景不常,清明時節,吳洪與朋友到杭州遠郊賞花,因為一場暴雨,兩人被困在郊外,在夜晚時,他們看見墳墓裡出來一個鬼魂,兩人躲進山神廟,之後又聽見山神廟外李樂娘與錦兒的聲音,要求丈夫吳教授開門,兩人聽到嚇得逃出山神廟外,又見到王婆與陳乾娘走出樹林,王婆、陳乾娘又纏住他們,他們再次逃跑,躲進一家酒店,很快又發現酒保也是鬼,趕緊拔腿就跑。隔日清晨吳教授回到城內,調查這四個女人底細,從左鄰右舍得知王婆、陳乾娘早已死去,吳洪回自己家,見門上掛著鎖。從鄰居處得知,自他出門後,李樂娘與錦兒留下話,說她們找陳乾娘去了,吳洪發現李樂娘與錦兒確實是鬼,求助一位癩道士,道士召喚一位神將,捉住西山眾鬼於葫蘆之中,吳教授這才知曉,原來李樂娘是官員之妾,懷孕後難產而死。婢女錦兒貌美引起女主人嫉妒,挨打後自盡。吳教授從此看破紅塵,跟隨道士一心修道,終得成仙。

    從這段志怪話本的故事,從中可以得知宋人普遍認為留在陽世的鬼會騷擾生者,這類冤魂騷擾生靈的故事,宋代筆記小說不勝枚舉,如蘇軾在《東坡志林》就收錄一個故事,有位男子將遠行,欲知其妻是否真心待他,變把金釵藏於壁中,卻忘了告訴她。男子出門旋即得病,不久於人世,就將此事告知僕從,然而其後病癒。某天,其妻忽然聽到丈夫的聲音,說:我已經死了。如不信,金釵藏在某處,可去取出。其妻得到金釵後,便發喪。之後男子本人返家,其妻反倒以為見了[U1] 
   
    《夷間志補》中的一篇〈王燮薦橋宅〉也是亡靈干擾凡人的故事,刑太尉買了一棟房宅,傳言房宅出妖物,刑太尉不信流言,舉家遷入,搬家那天鬼怪作亂,蠱惑妻妾,刑太尉後悔不已,便請來宋安國『作法考攝』。宋捕獲一鬼,將其戴上枷鎖,送往北方,不久又冒出十鬼,宋安國又再補治。同樣的情形屢次出現,宋安國已經無力作法,於是告訴刑太尉,這個地方受過金人南侵的戰火,死人無數無法根治,只有建黃籙大醮超度他們,才是上策,刑太爺聽後同意。超度之夜,宋安國施法將所有鬼魂帶入瓷甕中,刑太尉宅府才得以安寧[U2] 

    為何會出現孤魂野鬼呢?跟往生者的死亡方式有很大關聯,從《西山一窟鬼》故事就可以得知一二,“吳教授的渾家李樂娘,是秦大師府三通判位樂娘,因與通判懷身,產亡的克。從嫁錦兒,因通判夫人妒色,吃打了一頓,因恁地自割殺,他自是割殺的鬼。王婆是害水蠱病死的鬼。保親陳乾娘,因在白雁池邊洗衣裳,落在池裡死的鬼。在駐獻嶺上被獄子叫開墓堆,跳出來的朱小口,在日看墳,害瘠病死的鬼。那個嶺下開酒店的,是窖傷寒死的鬼。”可見因疾疫、冤屈、溺水、天災、戰爭、屠殺、械鬥、罪行等意外枉死,或無後、夭折死者的鬼,可稱作孤魂野鬼,宋代人認為這些孤魂野鬼會跨越陽世與陰間的界線,留在人世干擾生者,是由於鬼去不了另一個世界,而去不了另一個世界,主是因為沒有得到超度或安撫,因此宋人會借助道教、佛教等宗教力量使亡魂無法向生者作祟[U3] 。如徐松《宋會要輯稿》記載,紹興六年十二月,叛軍劉麟侵犯淮西,百姓死於兵災者甚多,後被弭平,宋廷命建康府差茅山道士27人修黃籙齋醮三晝夜追[U4] 。宋代官府藉由道教的黃籙齋的儀式超度亡靈,舉行黃籙齋其目的希望那些死於兵災、水旱、疾病的士卒或百姓能夠有歸屬,不要流離在人間,尤其在南宋初年,金兵不時進犯中原,地方盜賊橫行,百姓受兵火、盜賊、疾病、飢寒所死眾多,宋人期望能透過宗教儀式達到“萬里潛消鬼哭之聲,六道四生永托輪迴之苦”

    除道教的黃籙齋之外,佛教也是宋代民間信仰的大宗,佛教也有超度亡魂的儀式,其中代表為水陸法會,其源頭追溯至南朝梁武帝蕭衍,大同三年為追薦親人,舉行佛教無遮大會。「無遮」指的是「普世無遮廣大供養」,指沒有分別之意,至唐五代發展後,內容出現重大轉變,其一,法會的施主從君王擴張至社會各階層人士,其二,受施對象不只僧侶和社會上的受苦難者,冥間的各類亡靈也同樣在拯救之列。到宋代,水陸法從朝廷至民間都廣泛出現,例如,洪邁的長兄洪适任地方官,其管轄之地似常鬧鬼,常有人受驚,當地老弱婦孺常常得到怪病,洪恬親自舉辦水陸法會,並寫下一篇〈水陸疏〉安撫亡靈,而〈水陸疏〉提到鬼魂“殆非平日竹籬苑舍”,表示當地人視那些鬼魂是危險的,引文其中所載“變甘露之珍羞,率令飽滿」「施食」那些需索的餓鬼,順其所求,好讓“一郡得沾於樂果”

     從以上小說故事、史料來看,宋代的孤魂野鬼,他們騷擾陌生人,頗有需求,希望被滿足。這些無主之鬼就像是乞丐、土匪,如果可以宋人會以最經濟的方式打發這些野鬼,比方〈西山一窟鬼〉,吳教授只請一名道士作法收服,如果鬼成群嘯聚,驅逐不盡,就會以大型的宗教儀式如道教的黃籙齋、佛教的水陸法會送走。盡管宋人對於親人離去悲痛萬分,但他們也認為生死異路,死者不應該回來干擾生者。就像《西山一窟鬼》裡吳教授和李樂娘、錦兒雖然已經有夫妻、一家人之間的感情,但吳教授在得知李樂娘和錦兒是鬼魂後,仍感到萬分可怕,求道士替自己去除鬼,可知宋人對死者和死亡仍抱著相當拒斥的態度,認為生死之間有不可跨越的界線。在劉祥光所著的《宋代日常生活中的卜算與鬼怪》提出一個論點“與前代相較,如果說宋代的人口突破一億,可反映宋代在『養生』(包括糧食生產、飲食醫藥) 方面的進步,則在宗教商品化的洪流之中,各種喪葬儀式相競,反映出宋人「送死」儀式強化了。”總而言之,宋人秉持著人鬼疏途的觀念,透過宗教儀式將鬼魂送走,防止亡魂糾纏生靈。期望生者與亡者能在不同世界各安其事。


 [U1]1. 蘇軾,《東坡志林》,卷二,〈辯附語〉
 [U2]2.洪邁,《夷堅志補》,卷17,〈王燮薦橋宅〉,1710-1711
 [U3]3. 見劉祥光,《宋代日常生活中的卜算與鬼怪》,195
 [U4]4. 徐松輯,《宋會要輯稿》,〈食貨六八〉,122
 [U5]5. 孫覿,《鴻慶居士集》,卷29,〈代黃籙青詞〉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馴牛圖壁畫(Bull-Leaping Fresco) 充滿力量感的米諾斯文明

貝葉掛毯 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

草地上的聖母 (貝里尼)